「非觀光景點式」的旅行思考,在東川小學校

一般人的旅行,基本仍是以所謂的景點或景區為主,但不少媒體或部落客,應該和我有同樣的經驗,就是應邀前往某地考察時,會被熱情地介紹某些,或許無法稱為景點,但卻是當地人引以傲、或至少想讓訪客認識的場所。

這些場所,可能包括公共設施、學校,或新興產業區等等。它們可能沒有什麼「觀光」的價值,有些或許也談不上「好玩」,可是我去了之後,往往獲得另一方面的滿足。這「另一方面」,說起來可能也抽象,但往往是一種驚喜的發現與讚嘆,或者了解到「在世界某個偏僻角落,也有人擁有這樣的生活」的理解與體會。

對於傳統旅行社的產品企劃人員來說,這些非玩樂型之目的地,顯然沒有什麼值得納入行程的必要性。但做為曾經的國際領隊,我一直在思考團體行程對旅客的意義,除了吃喝玩樂(或「食住行遊購娛」)以外,是否還能提供更多的心靈啟發或社會價值?所謂的啟發,未必是要去上什麼心靈課程,而是單純因為某些非典型景點的造訪,開啟了不同角度的思考。

這麼問好了,如果在合理的價位範圍內,能夠讓旅客看到更多在這世界各個角落,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堅持,是否就有可能將這些態度帶回來,讓自己的生活或社會變得更好?哪怕可能因為擁有的財富或權力有限,無法主動大興土木去做具體的改變,但遇到某些社會議題時,若想起在世界的某角落曾經見過的案例,是否就能讓自己去支持看起來更正確的那一方?

這是我在參觀北海道東川町的「地域交流中心」以及「町立東川小學校」時,心中不斷思考著的一個題目。

正如此前曾寫過的,位於東川町市街中心的小學舊址,已改成了文化藝術交流中心,以及供外國人來學習的日本語學校使用(參見〈值得擁有的北國之夢,東川日本語學校〉),因此在西北邊的一片廣大建地上,闢建了全新的校舍,並於 2014 年十月啟用。

在網上見到來自日本其他地區訪客的發文,連本國人都驚呼「這真的是小學嗎?」「學校的印象應該是寒冷而陰暗的,可是這裡卻是這麼明亮溫暖」,被稱為「循環型的次世代小學校」。而東川町的空氣與來自大雪山的雪水,更是町民每天可以享用的天然資源。

東川小學校使用的電力,來自屋頂上的太陽能光電,為了降低對電力的依賴與消耗,在設計時就盡量引用自然採光,室內甚至沒有空調,而是透過空氣的溫差來做自然通風,而為了抵禦嚴寒的冬日氣候,則以如同「炕」概念的發熱地板來維持。即使在外面飄著雪的冬季,走入小學校,也能立即感受到身心的放鬆。

這正是我說的,如果能到這裡來參觀,哪怕只是短暫停留,都讓人們可以體會到,原來透過精心的規劃,生活以及下一代的教育,是可以這麼美好的。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放棄繼續追求呢。

東川町官方網站(繁體中文版)

延伸閱讀:超幸福小學 日本最先進小學校在東川町@北海道旭川


東川町地域交流中心(町立東川小學校)外觀,明顯可見屋頂的太陽能板,以及採光窗

清水模建築的細節平整到令人感動,連接合處都幾乎沒有任何凹凸起伏

乍見像是不平的邊緣,其實是水漬的痕跡,而實際上接縫十分平整。偶然拍下的畫面,像是一幅畫

音樂、藝術、操場與自然景觀,無違和地融合

由於學生人數不多,部份教室和教師辦公室做成開放空間,增加視覺的穿透性,也讓空間更開闊

公共區域的自然採光

因應少子化社會的趨勢,從2006年開始的「君之椅子」(你的椅子)計畫,送給每一位在東川町誕生的孩子,一張由名師精製的兒童座椅,每一張都是獨一無二,既是對新生命的祝福與禮讚,同時更展現了東川町做為「木工藝之町」的地方特色。(君之椅子計畫說明,日文

更多關於東川町的報導